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秋雨,是宋词里最缠绵的笔触。它不似春雨温润,不若夏雨酣畅,却总带着三分凉意、七分惆怅,轻轻叩击着文人的心扉。当梧桐叶落沾湿衣襟,当孤雁声声划破长空,那些未说尽的孤独、无处寄的思念,便随着雨丝渗入词卷,凝成千年不散的墨香。
每一滴雨,都是词人未寄出的信笺;每一声雨,都在诉说着人间最深的悲欢。让我们循着雨声,走进这些被秋雨浸透的词章,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孤独与温柔。
图片
1
南乡子·送述古
苏轼〔宋代〕
回首乱山横。不见居人只见城。谁似临平山上塔,亭亭。迎客西来送客行。
归路晚风清。一枕初寒梦不成。今夜残灯斜照处,荧荧。秋雨晴时泪不晴。
熙宁七年,苏轼任杭州通判时,好友陈襄调任南都,苏轼追送至临平,写下此词。开篇“回首乱山横”,以横亘之山暗示友人远去,徒留空城,孤寂感顿生。临平塔“亭亭”伫立,无情却似有情,反衬出苏轼送别时的深情难舍。归途“晚风清”,寒意袭枕,辗转难眠,思念如潮。末句“秋雨晴时泪不晴”,秋雨虽停,泪却难止,以雨喻泪,将离愁别绪推向极致。此词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,尽显苏轼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与离别后的孤寂愁苦。
图片
图片
2
锦香囊
欧阳修〔宋代〕
一寸相思无著处。甚夜长难度。灯花前、几转寒更,桐叶上、数声秋雨。
真个此心终难负。况少年情绪。已交共、春茧缠绵,终不学、钿筝移柱。
欧阳修此词以婉约笔触,将相思之苦凝于秋夜雨声。北宋文人常借自然意象承载情感,此词开篇“一寸相思无著处”直抒无处安放的怅惘,恰似秋雨滴落梧桐的零落感。下阕“春茧缠绵”以蚕茧自喻,暗合词人早年“少年情绪”的炽烈,而“钿筝移柱”反衬其坚守本心的执着。秋雨在宋词中常与愁绪交织,此词“桐叶上、数声秋雨”更以雨打梧桐的疏落声,将长夜难捱的孤寂具象化。全词含蓄深挚,既承续了民间词的自然清新,又融入文人化的精雕细琢,堪称北宋婉约词的典范。
图片
图片
3
声声慢·寻寻觅觅
李清照〔宋代〕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?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李清照此词,作于国破家亡、丈夫离世后的飘零岁月。开篇连用七组叠词,如泣如诉,将寻觅无果的茫然、孤寂清冷的境遇层层铺展。“乍暖还寒”的天气,恰似她动荡不安的人生。秋雁飞过,勾起对往昔的回忆,更添哀伤。下阕满地残菊,无人共赏,尽显凄凉。“梧桐更兼细雨”一句,秋雨滴落梧桐,那点点滴滴的声音,仿佛敲在她破碎的心上,直至黄昏,愁绪难消。此词借秋景秋雨,把词人晚年孤苦愁闷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,读来令人动容。
图片
图片
4
醉蓬莱·归故山
王沂孙〔宋代〕
扫西风门径,黄叶凋零,白云萧散。柳换枯阴,赋归来何晚。爽气霏霏,翠蛾眉妩,聊慰登临眼。故国如尘,故人如梦,登高还懒。
数点寒英,为谁零落,楚魄难招,暮寒堪揽。步屧荒篱,谁念幽芳远。一室秋灯,一庭秋雨,更一声秋雁。试引芳樽,不知消得,几多依黯。
王沂孙在元朝初年曾出任学官,后解除“庆元路学正”职事到故乡绍兴。词人归乡之心情颇为复杂,事元非其所愿,他仍然对南宋故国怀有感情,这首词便是词人在归乡期间完成。开篇以秋风扫径、黄叶白云之景,勾勒出萧瑟衰败之象,暗示时代的沧桑巨变。“故国如尘,故人如梦”,直抒对故国的眷恋与故人难再的怅惘。下阕“数点寒英”零落,恰似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。而“一庭秋雨”,更添孤寂凄凉,雨打庭院,声声敲在词人心上。秋雁的一声哀鸣,将这种愁绪推向高潮。他试图借酒消愁,却不知能消解几分内心的黯然神伤,尽显遗民的悲苦与无奈。
图片
图片
5
水调歌头·平山堂用东坡韵
方岳〔宋代〕
秋雨一何碧,山色倚晴空。江南江北愁思,分付酒螺红。芦叶蓬舟千重,菰菜莼羹一梦,无语寄归鸿。醉眼渺河洛,遗恨夕阳中。
苹洲外,山欲暝,敛眉峰。人间俯仰陈迹,叹息两仙翁。不见当时杨柳,只是从前烟雨,磨灭几英雄。天地一孤啸,匹马又西风。
扬州西北的平山堂,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。登堂遥眺,江南金、焦、北固诸山尽在眼前,视与堂平,故取名“平山”。一个世纪后,方岳身处平山堂,俯仰江山,缅怀先贤,不禁诗思如潮,就以苏东坡《黄州快哉亭》词的韵脚,写下了这首《水调歌头》。
开篇“秋雨一何碧,山色倚晴空”,以清新之景起笔,却暗藏愁绪。“江南江北愁思”直白道出对家国的忧虑,只能借酒消愁。“醉眼渺河洛”一句,尽显对中原沦陷的遗恨。下阕由景入情,山色渐暝,引发对往昔的叹息。当年杨柳、从前烟雨,见证英雄磨灭,令人唏嘘。最后“天地一孤啸,匹马又西风”,以孤寂悲凉的形象作结,将词人壮志难酬、漂泊无依的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图片
图片
6
霜花腴·重阳前一日泛石湖
吴文英〔宋代〕
翠微路窄,醉晚风、凭谁为整欹冠。霜饱花腴,烛消人瘦,秋光作也都难。病怀强宽。恨雁声、偏落歌前。记年时、旧宿凄凉,暮烟秋雨野桥寒。
妆靥鬓英争艳,度清商一曲,暗坠金蝉。芳节多阴,兰情稀会,晴晖称拂吟笺。更移画船。引佩环、邀下婵娟。算明朝、未了重阳,紫萸应耐看。
这首词是吴文英早年客苏时作。吴文英一生未第,漂泊江湖,此词写于重阳前一日泛游石湖之时。开篇描绘翠微路窄,晚风中醉意朦胧,尽显慵懒落寞。“霜饱花腴”写秋景,却暗藏“烛消人瘦”的哀愁,秋光虽美却难慰病怀。那偏落歌前的雁声,勾起旧年“暮烟秋雨野桥寒”的凄凉回忆,愁绪更浓。下阕写眼前妆靥争艳、清商一曲的热闹,却难掩“兰情稀会”的孤寂。最后邀月入船,盼明朝重阳赏萸,在看似期待中,仍透着难以排遣的落寞,余韵悠长。
图片
图片
7
疏帘淡月·寓桂枝香秋思
张辑〔宋代〕
梧桐雨细。渐滴作秋声,被风惊碎。润逼衣篝,线袅蕙炉沈水。悠悠岁月天涯醉。一分秋、一分憔悴。紫箫吟断,素笺恨切,夜寒鸿起。
又何苦、凄凉客里。负草堂春绿,竹溪空翠。落叶西风,吹老几番尘世。从前谙尽江湖味。听商歌、归兴千里。露侵宿酒,疏帘淡月,照人无寐。
此词借秋景抒发深沉的秋思。开篇描绘深秋时节的雨景,秋雨滴落梧桐,声声细碎,被风惊扰,更添凄清。“润逼衣篝”等句,从触觉、嗅觉营造出孤寂氛围。“悠悠岁月”里,词人天涯漂泊,憔悴不堪。下阕感慨客居凄凉,历经落叶西风,看透尘世沧桑。往昔尝遍江湖滋味,如今听商歌而归兴骤起。结尾再次回到现实之景,一派冷寂萧疏。“露侵宿酒,疏帘淡月,照人无寐”,以景结情,将词人彻夜难眠的思乡之情,刻画得入木三分,令人动容。全词以深秋为背景,非常传神地表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,萦绕着一股凄凉、消沉的气息。
图片
图片
8
念奴娇·留别辛稼轩
刘过〔宋代〕
知音者少,算乾坤许大,著身何处。直待功成方肯退,何日可寻归路。多景楼前,垂虹亭下,一枕眠秋雨。虚名相误,十年枉费辛苦。
不是奏赋明光,上书北阙,无惊人之语。我自匆忙天未许,赢得衣裾尘土。白璧追欢,黄金买笑,付与君为主。莼鲈江上,浩然明日归去。
刘过一生胸怀壮志却屡试不第,与辛弃疾交好,宋宁宗嘉泰三年(1203年)左右,刘过因母病告归,辛弃疾知其囊中羞涩,遂买船筹资相送。刘过有感于他的知遇之恩,遂赋词留别。开篇“知音者少”便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,感慨乾坤虽大却难寻安身之所。“直待功成方肯退”的豪言,更凸显其壮志未酬的无奈。“一枕眠秋雨”描绘出在多景楼前、垂虹亭下,伴着秋雨入眠的场景,秋雨的清冷恰似其内心的孤寂。下阕自谦无惊人之语,回顾十年奔波却一事无成。最后以“莼鲈江上,浩然明日归去”作结,尽显对仕途的失望与归隐的决然,令人唏嘘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,望牛配资,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