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今年NBA休赛期,哈登和快船这出肥皂剧,真的是吊足了一众球迷的胃口。
一会儿传“老詹要跑路”,一会儿又说“宇航员哈根本不续约”,消息五花八门,看得人头大。
其实,球迷们心里都明白,这年头合同优先级就是——钱在前面,情谊靠边站。
毕竟狠人哈登年纪摆那,状态也看得见,谁还真把啥“兄弟篮球”当回事。
结果啪啪打脸,兜兜转转半天,哈登“依葫芦画瓢”,依旧和快船握手言和,重新签下一份两年八千多万美元的大合同,听说第二年给球员做了保障,还搞了个选项。
讲真,这合约闻着都肥腻,又是经典的“养老”模式。
掐指一算,哈登跟伦纳德,这俩当家大佬,合同都卡在2027年夏天,那意思贼明显——冲冠,只给你两年期限。
啥叫全村的希望,快船这些年就是为这口气咬着不放。
“夺冠窗口”被死死把控在两年内,届时无论结果如何,摆烂还是再爆发,都得来一波大换血。
就这么点时间嘛,老板鲍尔默直接觉着,烧钱就烧彻底点。
说来也有意思,消息层层传递下来的这天,快船账下那笔价值1400多万的大中产也露了个头。
一整个明牌,意思是还得再捞个人当先发来凑阵容,大概会补补4号位的坑。
不补咋打?季后赛证明,光靠“纸面阵容豪华”可没卵用。
但补谁呢?这才是大家坐等的大瓜。
再说别家,爵士也真是不甘寂寞。
瞧他们甩出来的这波交易,多少有点“大清早都还没睁眼,先喂你一口冷饭”的赶脚。
爵士送走塞克斯顿,外加打包个2030年次轮,还得倒贴送到黄蜂,换来的是谁?
努尔基奇,没错,那位快31了,曾因伤病反反复复的“蒙古大内线”。
细品一下,全联盟现在的内线行情,能同时养四五个大高个的,也就爵士家了。
队内什么马尔卡宁、科林斯、凯斯勒、努尔基奇,随便摆桌麻将,一桌都不够坐。
这不是人多力量大,这是人多手忙脚乱啊。
想来爵士高层不是傻子,不会纯粹给人黄蜂当“白送钱”的。
背后有无暗线?有球迷说,是为了帮黄蜂顺顺补偿,跟选秀夜系得死死的。
黄蜂用4号签拿了克尼佩尔,爵士随后用5号签锁定贝利。
这俩其实位置类型有点像,都是侧翼,结果却是——明明贝利更被业内看好(天赋流、极限模板都爆标签),黄蜂别出心裁搞了个克尼佩尔进队。
至于为啥?大家都是门清的。
有时候选秀就是心理博弈,谁先下手谁尴尬,谁摇摆谁大料。
说回交易评级,主流媒体已经替咱们给出了结论。
黄蜂甩掉未来计划外的塞克斯顿,人家直接收到一个A档,操作利索。
爵士反倒还贴了个选秀权,操作难听点,得了个D。
“买一赠一,还是反向买卖”,这下注注定要被吐槽。
可没办法,没资本就得当下饭的老六。
压力大的其实还不止管理层。
现在扒开阵容表,爵士内线之臃肿,球迷都忍不住想拿算盘敲敲GM的脑袋——
一个位置能站仨,谁上?怎么分?
若还不见后续清理,按NBA生态就是,两头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
教练头都大。明明内线一大把潜力,却老是5换2、4换3,轮到用的时候,伤病+迷之弃用,真不敢打包票今年就能见到变化。
顺便聊聊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新秀贝利。
这位真的狂,是本届最有性格的其中一个,公然在选秀前放话“不打爵士”。
看着像个狠角色,可没想到爵士理都没理,愣是按自己牌面操作直接摘走了。
18岁的少年,身高2米零二、臂展2米一五,网上一堆吹法,什么“乔治”、“麦迪”皮下注射,说白了,潜力确实肉眼可见。
而且从NCAA表现看,贝利24-25赛季为罗格斯大学打了整季,场均17.6分,7.2篮板,还能分担组织,这攻防明显就是要试图冲击NBA的“掘金流锋线魔改”。
命中率也够看,虽然罚球差点意思,但是三项分别46%、34.6%、69.2%,谁18岁能这么全能?
最关键那味——爵士明明知道新秀“发过毒誓”,愣是霸王硬上弓,换句话说,志在必得?
球迷很关心,这种“不情愿加盟”会不会演变成队内隐患?
没准整个夏天会被反复炒冷饭。
有球迷直接表示——
“他不想打就别选啊,硬选回头闹训练营罢工咋整?”
一帮人现成拿去年火箭和惠特摩尔的囧事出来当镜鉴。
不过反过来想,这种“不买账”体质,真到赛场上反倒可能化作一股邪门的动力。
咱也不全信口嗨,毕竟天赋摆那,能不能把心气融到盐湖城的赛场,还得看团队运营和氛围带动。
NBA天堂地狱两重门,新秀到了也得有成长空间才行。
说白了,现在的爵士,像极了高中生骑着摩托冲刺——技术熟练没练到家,胆量先刷满。
资源大把握在手,却缺个核心驾驶员来组织调度。
内线浮沉,外线各打各的,试图在选秀和交易市场上“剑走偏锋”。
实际上,去年折腾一圈,马尔卡宁崛起也没蹚进季后赛。
今年,又想上大分,光引进内线套娃真不一定就有戏。
对黄蜂来说,倒是一次漂亮的资产优化:
一个未来计划外球员塞克斯顿,已经证明不太能当场均分担核心,还顺带捡个次轮签。
这种“打包甩货”,懂篮板的都明白,其实核心诉求很直接——腾空间,为新人护航,不留包袱。
往后看,黄蜂队重建方向比爵士更明晰。
选秀夜拿下克尼佩尔,风格偏工兵型,未必闪耀但实用性满分。
有种“我就是要拼拼硬实力,甩掉无谓幻想”的爽利气。
现在联盟大势,其实就是卷年轻、捡性价比,只是过程里偶尔会炸出幺蛾子——贝利这类被“强行带走”的牌,未来要么成大器,要么埋地雷。
说到底,这笔交易给咱吃瓜群众留下最后的念头是:
管理层算盘打得再响,也得看天赋新秀的脸色,谁不服,就闹点小幺蛾子,职业联盟几十年如一日;
而追梦快船也好,翻腾重建的爵士也罢,这一波波的倒手,其实都逃不脱“效率与价值”的老生常谈。
未来谁赚谁赔?没到结账那天谁都说不准。
退一步讲,NBA向来是“用时间买未来,用未来求机会”,你赌不赌得起?
换做是你,选贝利这样的刺儿头新秀,会博一下“高上限”,还是乖乖补强主力,安稳混个季后赛边缘?
快来聊聊你的观点,评论区放开了说,说不定哪句你一语成谶,被打脸也得收拾心情继续吃瓜啊!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,望牛配资,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